中小微企業成長為中國500強靠什么?大美無度高質量榜評級

來源:大美無度

2022年3月30日,大美無度®高質量榜評級中心。

大美無度高質量榜評級中心副秘書長李兆奇:

據海信2021年財報顯示,海信實現營業收入1755億元,同比增長24%,創歷史新高。其海外收入突破700億元,同比增長30%,占整個集團總營收達42%。海信逐漸實現其“海信大頭在海外”的集團策略。

海信由青島電視機廠改制而來,30年后的今天,海信系:海信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入選大美無度高質量榜評級2022“中國企業500強”,第207位和第311位。從發展力趨勢看,海信正在快速成長為“世界級企業”。那么,海信的發展關鍵是什么?

《領袖的方法》研究者魏義光答天問:

海信的發展策略值得總結。1982年,從山東大學電子系畢業的周厚健進入青島電視機廠工作。1992年,他升任為廠長。剛當上廠長的周厚健,為了降成本、裁冗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1994年,在一片質疑和反對聲中,周厚健將企業品牌從“青島”改為“海信”,將海信從計劃經濟時代的工廠,轉型為市場經濟時代的現代化企業。

現在的海信從一家地方電視機廠,成長為擁有多媒體、家電、IT智能系統、地產及現代服務等四大產業板塊,全球布局29個工業園區和生產基地、20所研發機構的跨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那么海信的關鍵措施是什么呢?

理工科出身的周厚健偏愛邏輯。對于企業的多元化發展,周厚健有自己的判斷邏輯。他曾表示,在海信內部沒有副業,凡是海信列出的產業都是主業,“海信任何一個產業都有很多的競爭者,如果我們列為副業的話,人家當主業都不一定做好,你當副業能做好嗎?也就只有一個可能性,死掉。我個人認為,企業沒有副業,只有主業。他們之間最大的協同就是信息技術。”

周厚健不愛拋頭露面,說話也很謹慎。在2017年十大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周厚健說,“我平時很少拋頭露面,準確的說是我比較怕拋頭露面,所以影響了海信的宣傳。大家更多是在電視、空調、冰箱這些家電產品中了解海信,實際上,海信在科技含量比較高、非消費品領域里做的很不錯。”在周厚健看來,海信在精準醫療、計算機輔助、智慧交通、光通信產業都是領先的,但外界并不知曉。

外界將周厚健的管理風格歸結為“中庸”。但周厚健并不認同,“中庸是一種能力、一種水平,我哪有這種水平?外面的傳說很不準確。”他自我總結是愛憎分明,誠實、正直是他非常看重的,“我從來不會當講的不講,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不當講的一定可以永遠不講。”

謹言慎行的周厚健偏愛技術,在很早之前,他就主張“技術立業”。在2005年接受媒體采訪時,周厚健曾透露,在1990年參加美國CES展時,他就意識到,沒有芯片研發,中國電子產業將沒有真正的發展。但當時,海信還沒有芯片研發能力。2000年初,海信召開座談會討論是否研發芯片時,內部意見并不統一。但經過一番考察,最終在2000年立項。

這個項目對海信來說失敗風險很大,一旦失敗,投資完全無法收回,“別的項目失敗后,還能留下廠房、設備、儀表等,這個失敗將導致投資一無所有。”當時,海信芯片的研發投入達3000多萬元。

事實證明,這一決策是正確的,在投入產出比上,使用自研芯片,降低成本帶來的效益遠遠大于投入,也給企業創造了利潤空間。

2022年3月12日下午,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海信大廈參加了一個簡短的“信印”標志揭幕活動。信印,由海信人按下的一枚枚指紋匯聚而成,是海信誠信文化的載體和憑證。

“沒有副業,只有主業”的企業才能成長。

責任編輯:答天問

中小微企業成長為中國500強靠什么?大美無度高質量榜評級

¥null元

打開微信掃一掃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