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美評級
大美評級2022年6月27日發布:上海13820家企業獲CNISA世界高質量5A級,其中:
世界500強24家,占中國企業上榜2022年世界500強227家的10.57%,交通銀行寶武鋼鐵東方航空等上榜。
具世界500強潛力的有45家企業,占潛力世界500強企業家數9.00%。
上海100強高質量發展指數56024.99,在全國城市排名第3位。
上海市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經濟持續回升向好。2021年全市生產總值突破4萬億元大關。發展新動能持續成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4.1%左右,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產業制造業產值增長18.3%,新增市場主體快速增長,每千人擁有的企業數位居全國第一。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進一步下降,PM2.5年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下降15.6%。
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加快推進。制定實施貫徹落實中央支持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意見的行動方案,通關便利化等政策細則率先發布,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等試點政策落地實施,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等重大改革實現突破,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試點等開放措施有序推進。
上海深化自貿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全國首個自貿試驗區“離岸通”平臺上線運行。深入推進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明確的78項制度創新任務,賦予新片區更大的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管理權限,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二期封關驗收,創新大飛機制造“一司兩地”監管模式,啟動以洋山港為國際中轉港的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試點,新片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72.7%和62%。深入推進“浦江之光”行動,科創板上海上市企業融資額、總市值保持全國首位。
上海在滬國家實驗室建設順利推進,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開工建設,張江科學城完成擴區;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產業“上海方案”加快落實,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高端通用圖形芯片實現量產,高溫超導電纜示范運行,8個1類新藥獲批上市,神舟十二號、天和核心艙、天問一號等重大任務保障有力;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檢查考核結果全國領先,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4件左右,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萬家。
國際貿易中心能級大幅提升,口岸貿易總額保持世界城市首位,亞太示范電子口岸網絡拓展至24個成員口岸,千億級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達到7家。成功舉辦首屆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703.3萬標準箱、連續12年排名世界第一。擴內需、穩外需同步發力,促進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率先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大力拓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增首店1078家、保持全國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上海旅游節等節展能級提升,一批重大旅游項目啟動建設。
上海啟動實施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出臺實施促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政策措施,配合制定數據條例,上海數據交易所掛牌運營。數字新基建有力推進。累計建成5G室外基站5.4萬個,推進雙千兆示范應用超過700項,加快下一代互聯網規模部署。完成政務外網升級改造和專網整合。完善“一網統管”“三級平臺、五級應用”架構,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建成投用,市城運平臺匯集應用1150個。五個新城建設全面發力。制定“1+6+5”新城規劃建設總體政策框架,完成新城總體城市設計。
上海13820家CNISA世界高質量5A級企業、24家2022世界500強企業、45家具有世界500強潛力的企業完整名單、上海100強高質量發展指數,大美評級同時發布。
各地方政府對首次入榜世界500強企業,獎勵數百萬元至數千萬元;對CNISA世界高質量5A企業,在土地、人才、融資、稅收、招投標、進出口等,具體資助扶持獎勵政策,請咨詢所在地政府。